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实验诊断

 

血管炎可分大血管炎、中血管炎、小血管炎等多种。小血管炎又分ANCA相关性血管炎(AAV)和免疫复合物相关性血管炎。前者再分显微镜下血管炎 (MPA)、肉芽肿性血管炎(GPA)和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(EGPA)等3种。后者也有4种:抗肾小球基底膜病、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、IgA相关性血管炎、抗C1q 性血管炎。

 

检测ANCA(抗中性粒细胞细胞浆抗体)方法:间接免疫荧光法(IIF)、ELISA及其他免疫测定法。IIF以中性粒细胞为基质,可将荧光核型分为pANCA、cANCA和xANCA,前二者与AAV相关,主要靶抗原分别为MPO(髓过氧化物酶)和PR3(蛋白酶3)。ELISA及其他免疫测定法则以纯化的MPO或PR3为包被抗原。不同类型AAV的ANCA阳性率及主要靶抗原不太一样。MPA和GPA的ANCA阳性率均可达到90%,但MPA中的靶抗原以MPO为主,约70%,而GPA以PR3为主,约60%。在EGPA中ANCA阳性率仅约40%,以MPO为主。

 

按现行国际指南,检测ANCA的主要适应症有:肾小球肾炎(尤其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)、肺出血(尤其是肺肾综合征)、具有全身特征的皮肤血管炎、多发性肺结节、上呼吸道慢性破坏性疾病、长期鼻窦炎或中耳炎、声门下气管狭窄、多发性单神经炎或其他周围神经病变、眶后肿块、巩膜炎等。

 

推荐的ANCA检测流程:首先使用PR3和MPO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作为筛选方法;如结果为阴性,但仍强烈怀疑小血管炎时,则用其他免疫测定或IIF来检测以提高敏感性;如结果为弱阳性,则再次进行其他免疫测定或IIF以提高特异性。检测PR3特异性抗体时,检测敏感性从低到高排列为直接法、捕获法、锚定法。

 

ANCA阳性还可见于其他多种疾病:抗肾小球基底膜病(20-35%,MPO为主)、自身免疫性肝病(非典型pANCA或xANCA为主)、溃疡性结肠炎(50-67%)、克罗恩病(5-15%,pANCA为主)、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、HBV、HCV、TB、疟疾、麻风等(2种ANCA均有)、药物诱导的AAV如肼苯哒嗪、丙硫氧嘧啶和米诺环素(50-100%,MPO和PR3均有)、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淋巴瘤等。

 

挑战:①可否以抗原特异性ANCA来分类小血管炎?②标准抗原特异性ANCA阴性时,其他中性粒细胞靶抗原,如弹性蛋白酶、乳铁蛋白、组织蛋白酶G、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、天青杀素、防御素、溶菌酶、α烯醇酶、β葡萄糖醛酸酶等的自身抗体,可否作为诊断性标志物?

 

 

病例分享: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

 

79岁女性患者因疑似巨细胞动脉炎(GCA,一种大血管炎)入院,她头晕、头痛、颌跛行和视力模糊。体检示颞动脉明显肿大、有压痛。实验室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MPO-ANCA阳性。动脉活检示肉芽肿性炎症伴淋巴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等浸润。病情符合GCA和EGPA的诊断标准,但作者认为这是以GCA为初始和唯一表现的EGPA。(Nishimura T,Mod Rheumatol Case Rep 2021 Jul; 5(2): 337-341)

 

EGPA的诊断:目前EGPA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分类标准(见表1),包括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、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等。6条分类标准包括:(1)哮喘样症状(或喘息发作);(2)嗜酸粒细胞增多(≥10%或绝对值≥1.5*109/L);(3)单发或多发性神经病变;(4)非固定性肺浸润;(5)鼻窦炎;(6)血管外嗜酸粒细胞浸润,符合4条或以上者可诊断EGPA。本共识特别提出,该标准中的第1条“哮喘”的真正含义是指哮喘样表现,包括喘息、咳嗽、胸闷及呼吸困难等。EGPA一旦确诊,需详细评估呼吸系统、肾、心脏、胃肠道和(或)外周神经等多器官受累情况。

表1: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EGPA分类标准

 

EGPA可分为局限型和全身型两种。满足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6条标准中的至少4条,且仅有肺部和呼吸系统受累(包括耳鼻喉)的EGPA患者,称为局限型EGPA。若满足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6条标准中的至少4条,有至少2个及以上脏器受累者,则为全身型EGPA。局限型EGPA可以转化为全身型EGPA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