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实验诊断

 

 

病例分享: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

 

患者女,32岁,因关节疼痛近2年、眼睑浮肿16个月、干咳1个月、神志欠清20天而入院。2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疼痛;16个月前出现上眼睑浮肿、脱发,尿蛋白(+);14个月前出现发热,体温最高40℃,尿蛋白(+++),诊断"肾炎",予泼尼松30 mg/d,2天后症状消失,10天后激素减量,每2周减2.5mg,至12.5 mg/d维持;2月前劳累后再次出现高热伴四肢近端肌肉疼痛无力,泼尼松增量至30 mg/d,症状略有好转;1月前出现失眠焦虑;20天前出现躁狂,无故打人骂人。查体∶T39.4℃,P130次/分;神志欠清、躁狂、有强迫观念及控制妄想。检查∶血红蛋白78g/L,白细胞5.2×109/L,血小板120 ×109/L,白蛋白18 g/L,ESR 98 mm/1 h,补体C3 409 mg/L;尿蛋白5g/L;ANA 阳性,均质型,抗dsDNA阳性。诊断∶①系统性红斑狼疮(重型,活动期);②狼疮脑病;③狼疮肾炎肾病综合征;④贫血(中度)

 

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,累及皮肤、黏膜、骨骼、肌肉、心、肺、肾、消化、血液、神经等系统;目前中国SLE的发病率为30-70/10万,多发于生育期妇女,男女比例为1:9,如儿童或男性发病则病情易变严重;病情为反复的发作-缓解者约占70%,持续发作或缓解者各占15%;基因、免疫、内分泌、环境等与发病机制有关。

有关分类标准:国际上近50年内已更新了5次,最近一次更新的SLE分类标准,包括二部分,即入门标准和附加标准。入门标准是指抗核抗体(ANA)阳性,附加标准包含临床标准7条和免疫标准3条,每条赋予不同分值,总分≥10分即可诊断SLE。其中3条免疫标准:SLE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(抗dsDNA抗体或抗Smith抗体)、抗磷脂抗体阳性(抗心磷脂抗体或抗β2GP1抗体或狼疮抗凝物)、补体下降(C3或C4),详见表1。

 

表1:2019 EULAR/ACR发布的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评分标准

 

有关检测方法:①强烈推荐采用以HEp-2细胞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或至少同等性能的固相ANA免疫筛查法;②推荐放射免疫法、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 抗体;③推荐标准化ELISA检测抗心磷脂抗体或抗β2GP1抗体,包括IgM、IgG、IgA型;④建议以筛查试验(RVVT/APTT)、混合试验和确认试验来检测狼疮抗凝物。

有关补充说明:①检验项目很重要,除免疫标准3条外,临床标准7条中的2条,即血液病变中的三系血细胞减少和肾脏病变中的24小时蛋白尿,均由检验结果决定;②在SLE中有报道存在多达185种自身抗体,其中抗核小体抗体、抗补体C1q抗体、抗SSA/SSB抗体、抗组蛋白抗体等均有诊断价值;③常规检测自身抗体还有很多其他方法,如膜条法、微球免疫法、化学发光法、芯片法等;④多项研究发现在SLE患者中不符合入门标准,即ANA阴性者达0.6-27.6%;⑤此处的抗磷脂抗体包括IgM、IgG和IgA型,且一次阳性即为阳性,与诊断抗磷脂综合征有所不同。

 

 

 

 

小结:

 

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,会造成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、反复的复发与缓解、体内出现大量自身免疫抗体,如果不及时治疗,将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,最终导致患者死亡。因其诊断和治疗均很复杂,国际、国内都出台了相应的诊疗指南,早诊早治有利于控制疾病活动,改善患者预后,旨在提高SLE诊疗的科学性。

在2020版《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》中,对于初诊和随访的SLE患者,建议选择SLE疾病活动指数(SLEDAI-2000)评分标准(见表2),并结合临床医师的判断进行综合诊断。对处于疾病活动期的SLE患者,建议至少1个月评估1次疾病活动度;对于疾病稳定期的患者,每3-6个月评估1次。指南中还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诊疗路径图(见图1)。

综上,系统性红斑狼疮易反复,患者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,定期监测疾病活动度,科学诊疗以改善预后!

 

 

表2:SLE疾病活动指数(SLEDAI-2000)评分标准

 

 

图1: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诊疗路径图

 

 

 

参考资料:

 

[1] 曾小峰,陈耀龙.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[J].中华内科杂志,2020(3):172-185.